大數據下的儀器儀表行業變化
近年來“大數據”、“云服務”等概念在各行各業被熱炒,但是在高技術最集中的儀器儀表行業卻略顯安靜,那么到底“大數據”概念能夠為儀器儀表行業帶來哪些變化?
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,人們相當一部分活動通過網上進行,從購物到出行,從餐飲到娛樂,互聯網最大的特點就是,人在網上的一切活動都可以被記錄。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進步,可被數據化的東西也越來越多。例如,遍布城市街道每個角落的探頭就是原始行為數據化的最初接入點,通過大量的數據采集并進行分析,可以在事件發生之前提出預防措施,或者改進道路設計。那么對于產值相對于傳統行業比較小的儀器行業,如何利用大數據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。
1、軟件即是儀器
軟件取代硬件已經不是新鮮事,例如:很多光學顯微鏡、電子顯微鏡已經沒有了眼睛直接觀察的目鏡,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在電腦顯示設備上觀察。WIFI、3G等信號傳輸方式取代傳統的有線傳輸方式,數字示波器、功率傳感器、頻譜分析儀、電壓數據記錄儀等越來越多的硬件設備被軟件以及USB儀器所取代。
USB儀器作為虛擬儀器的一種,顧名思義就是利用USB接口即插即用和熱插拔的性能而設計的,具有采集、捕獲、處理等功能的高速和高性能硬件。該硬件通過USB接口與PC電腦互連,再結合高效靈活的軟件,在電腦里完成對硬件的控制、分析和顯示等測試測量工作。
將虛擬儀器技術和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等高端技術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云智慧分析測試系統,軟件制造將取代大部件硬件制造。被稱為“工業4.0”的未來項目,就是要通過深度應用ICT(信息通信技術),總體掌控從消費需求到生產制造的所有過程,實現高效生產管理。
2、儀器設備的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

通常售出去的儀器設備,除非在保修期內出現了故障,否則在超出保修期或者屬于產品使用中出現“體驗”類的問題,通常是不可知的,或者只有部分大客戶能夠得到生產廠家頻度較高關懷,很多產品其運行狀況信息甚至終生得不到有效的記錄和反饋,即使有記錄其數據往往也是不連續。導致這樣的問題出現,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信息溝通渠道不暢,導致信息溝通成本過高,用戶通常采用“忍受”的辦法繼續使用,或者轉而購買其他廠家的產品。關于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的問題,由于互聯網技術的高度發展,正在越來越受到重視和改善。互聯網技術可以讓用戶省去大量的中間環節,將反饋信息直達儀器研發人員。
3、更加智能化的解決用戶應用的問題

在儀器應用方面,很多用戶首先提出的需求是“我要解決某某問題?幫助我解決該問題的辦法是否可靠?”,而不是“我要測什么指標,使用什么標準,使用什么儀器等專業的問題”。尤其是生產線檢測儀器、進出口產品等,要求給出的檢測結果往往“是”或“否”,或者是“合格”,“不合格”,這就需要將前端用戶的需求“翻譯”成檢測領域能夠對接的解決方案。在給出這個結果的背后有大量的資源需要整合,例如將海量標準、檢測方法、檢測機構資質等信息標準化解讀之后嵌入到軟件中,對測試結果給出智能判斷。
總之,在云計算和互聯網技術為背景下,行業內原本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變得很容易獲得,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之后,對這些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和“加工”,通過“加工”實現數據的“增值”。
版權聲明:本資料屬于北京海洋興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,如需轉載,請注明出處!


